利用對側第七頸神經轉位治療單側上肢癱瘓病人

『醫療新知:週邊神經手術在慢性腦損傷與頸椎脊髓損傷造成上肢麻痺或僵直的應用』系列之二

撰文者:羅逸甯醫師

· 手術技術,周邊神經

 

慢性腦損傷經常造成長期的上肢僵直性偏癱,常見的原因包括腦中風,腦損傷,腦性麻痺等。研究顯示,腦中風後存活的病人有30~60%無法使用偏癱的上肢,這無疑對病人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 

在人體支配上肢運動的神經來自第五至第八對頸神經和第一對胸神經,頸神經和胸神經從脊髓發出後又交織成一個複雜的神經網路最終支配我們從肩膀、上臂、前臂至手掌與手指的肌肉以及感覺,而這個複雜的網路又叫做「臂叢神經」。在全臂叢神經損傷,也就是當一側的臂叢神經(包含第五頸神經至第一胸神經)完全斷裂失去功能時,有一種治療的神經轉位手術就是使用對側(未受傷側)的第七頸神經轉接至受傷側的正中神經。而這樣做法的原理基礎是因為,在臂叢神經交織的過程,第七頸神經幾乎沒有獨立支配的肌肉,其所支配的肌肉都有部分來自其他臂叢神經的支配,所以將其從上游切斷時,除了短暫的部分肌力減弱以及食指感覺異常,並不會對健側上肢功能有太大的影響,且經過一段時間都能恢復正常。 

 

除了用對側第七頸神經轉位手術治療臂叢神經損傷,也可將其應用在腦損傷所導致的上肢僵直性偏癱。文獻顯示,在術後十二個月時手部功能與各關節的僵直也進步顯著。在綜合功能評估上的穿衣、綁鞋帶、扭毛巾、使用手機也進步顯著。此手術所發生的不良反應有上肢的疼痛,吞嚥時有異物感(對側頸七神經由食道後方繞至患側),術後的疲憊虛弱。另外,有些病患術後神經麻木感,三頭肌較無力,手腕伸肌較無力都在術後六個月時完全恢復,唯獨食指的麻木感仍然持續存在。 

broken image

 

(本圖取自2018年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 Paralysis原文並加上翻譯文字) 

 

總結以上內容,對於慢性腦損傷所造成的上肢偏癱,對側頸七神經轉位手術有顯著且優越的治療效果,不論是在改善僵直或是增進肌力上。此手術對於偏癱上肢的功能改善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僵直的改善,這個變化主要來自手術切斷了患側的頸七神經,停止不受抑制的肌肉收縮訊號,進而使僵直的肌肉可以漸漸放鬆,這樣的改變也使復健治療更容易進行;第二階段則是肌力的增強,這就來自健側頸七的神經支配,這部分的效果在術後十個月才較為顯著。雖然手術有其風險與術後初期的不良反應,以及健側手食指的麻木感,但此手術無疑對於慢性腦損傷所造成的上肢偏癱提供了一個很有前瞻性的治療方向。 

 

Reference: 

Zheng MX, Hua XY, Feng JT,et al. Trial of Contralateral Seventh Cervical Nerve Transfer for Spastic ArmParalysis. N Engl J Med. 2018;378(1):22-34.doi:10.1056/NEJMoa1615208